找到相关内容1552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什么叫做“涅槃”?

    。断所知障所显之真如,此依佛的三身而说,有法身故不住生死,有应化身故不住涅槃,名为无住涅槃。  大乘佛教认为涅槃具有常乐我净四德性或常、恒、安、清凉、不老、不死、无垢、快乐德性。 ...尽,名得涅槃。”佛教大小乘对涅槃有不同的说法。一般分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两。一个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,这时业报之因已尽,但还有业报身心的存在,故称有余涅槃;及至身心果报也不存在,称无余涅槃。   据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468910.html
  • 为何释迦佛像都是举右手?

    为何释迦佛像都是举右手?  圣开法师  问:常见释迦世尊佛像,为何都是举右手?  答:佛在世常举右手,亦有因缘:  一、佛用恶人,从无反复。  二、因见善人,有反复故。  三、随时发现,随时教导。  四、常向人说不可作恶。  五、欲令十方一切众生,皆来学道,随意善行。  六、为欲示人我所行福,今得是相。  七、劝人都要持戒修福。  、威仪自然。  希望世人亦能学佛,常行以上事,亦得常举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469481.html
  • 慈心与悲心

    ,供养尊长三百数,若能片刻行慈行,其福胜前百千倍。” 8.修习慈心的人,在未证菩提以前会得到利益。如《宝鬘论》云:“天人多以慈心向,时时并为作佑护,心常安逸快乐多,毒药武器难加害,无须勤苦诸事成,能生梵天之世界,纵然未能得解脱,慈心能获此利。” 9.修习慈心若得熟练,则修习悲心就没有任何困难了。 10.悲心的功德是难可计量的。《说观世音证境经》云:“若具此法,则一切佛法皆如置掌中。何者此法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2275207.html
  • 问:佛教四大吉花都是什么?

    花。注:摩柯是特别强调此花的大与美的意思. 莲花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,以莲喻佛,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,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.佛教有宝伞、双鱼、宝瓶、莲花、白螺、如意、宝幢、金轮吉祥宝物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90477417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禅修者如何才能选择来世投生的地方?

    速行心是善的,则他将投生于善道;如果它是不善的,则他将投生于四恶道之一。也可把造成投生的业分为两,即:欲界业及广大业。 欲界业的范围很广,包括:布施、持戒、在安止定之前的止禅修行、观智及所有恶业。 广大业指色界禅业与无色界禅业,总共为定之业。 在这些业当中,广大业是强而有力的,能防止不善的临死速行心生起。如果一直到死亡之时禅那都还能维持稳定不退,则此禅那能使人投生于梵天界。但是如果死亡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来世投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10/01/09255197264.html
  • 苦海

    不得安定、自在,这就是苦。更因过去世无量劫中,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,业障来临时所要受的苦,就如同大海般无有边际,故称为苦海。   甚么是苦?苦有身苦、心苦,依苦的性质可分为苦苦、坏苦、行苦三。苦又可分为,所谓苦交煎──即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求不得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五阴炽盛苦。这苦上至总统,下至贩夫走卒,任谁亦无法逃离。而种种的苦报却来自众生的起惑造业,三苦、苦只是略述大概,...

    释见祚

    |苦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1120583280.html
  • 学佛之

      难为佛家的专用名相。约理而言,是指经由人身的习气毛病,而衍生出求证佛法的诸种障难,非是专指外相的障碍。   诚如维摩诘所说经云:“菩萨成佛时,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,说除难是菩萨净土。菩萨成佛时,国土无有三恶难。”   由此足见难为修持历程中的大障碍,不可轻忽闲视,兹将难中的浅微要义,提供十方诸善德信众共同参证。   一、地狱道:地狱意指人的心灵苦恼。由无明而生三毒...

    佚名

    |难|常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842328307.html
  • 中观派与因明

    孝文帝延兴二年(472),由西域三藏吉迦夜与昙曜译出。论共分为四品。   第一明造论品,列出了关于立论的方法:   一、譬喻,是以举实例作比喻来证明论题的方法,分具足喻和少分喻两。   二、随所执...、似因,即非正因,指理由、根据上的过失,共有:随言生过(曲解)、同异生过(诡辩)、疑似因(犹豫不定)、过时语、类同(循环论证)、说同(类比不当)、言异(不定因)、相违(自相矛盾)。   、随语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3238464.html
  • 三论宗“不”义

      三论宗“不”义  理 净  所谓不者,是对生灭、断常、一异、来去四双见的否定,此正见作为对一切法的认识和判定。即: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去正见,亦答为不正观和不中道。此“不”是诸佛之圣教,诸法之实相,众圣之行处。所以《中观论疏》云:“不者,盖是正观之旨归,方等之心骨,定佛法之匾正,示得失之根源。迷之则则八万法藏冥夜游,悟之则十部经如对白日。”此“不”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046697.html
  • 菩提心的相状

    菩提心的相状   大安法师 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,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。省庵大师在《劝发菩提心文》中,曾将行人发心的相状类分为,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,兹具述...虚空之心,发虚空之愿,行虚空之行,证虚空之果,亦无虚空之相可得,如是发心,名之为圆。  知晓上述发心之行相,自己应审度思察。邪、伪、小、偏四发心,理应舍去;正、真、大、圆四发心,理应择取。如是所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373704.html